宣城广德:让废弃矿山由“包袱”变“财富”
2022-12-30来源:环球破碎机网
为了更好地实现废弃矿山资源综合利用,广德市将长广片区作为全市推进矿地一体化改革试点,积极探索市场化推进矿山修复新模式。通过引进社会资本,撬动市场力量,以更经济的修复方式、更精准的再利用模式,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、景观再造、综合开发、循环利用的新路子。
坚持“生态修复”之路
一是统一规划,减量提质。抽调数百名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,依法关停到期矿山,整治不规范开采,做到统一规划,进一步降低资源损耗,提升生产效益。二是分片划区,综合整治。编制完成“木鱼山片区一期”及“泉水塘片区一期”生态修复方案。对产期内矿山采取边开采、边规范、边抑尘、边复绿、边监管,突出开采、加工、存贮、运输等“四个无尘化”。三是“一村一品”,发展绿色经济。在试点片区内统筹开展“一村一品”示范点建设,贯穿全域旅游,乡村振兴多点开花。
坚持“以用定治”原则
一是向上争取。由市领导牵头,抽调精干力量组建“一体化办公室”,负责片区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等工作。将长广片区综合整治开发等系列工作整合为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
项目,并积极向上汇报,争取支持。二是“以用定治”。在前期矿山环境综合评价、整治的基础上,结合片区现有矿山、自然资源、配套设施等情况,提出“蓝绿相依、绿色发展、产园融合”的思路。将5个矿区集中的村社区按照全域土地整治思路,坚持“以用定治”原则,编制完成矿地一体综合整治规划,加快区域生活生产性设施建设,打造“职工小镇”等。三是“科学布局”。通过自然修复、辅助再生、土地整治、生态重建、转型利用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方式。生态、农业、城镇“三大空间”布局更加合理。
坚持“市场化推介”模式
一是聚焦平台打造。引入社会资本,开展生态修复和场地平整。先后投入8亿元,用于工人文化宫、职工医院、片区道路等项目建设。同时,积极承接沪苏浙新兴产业转移和布局,打造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。二是盘活存量用地。紧扣打造“长三角一流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”和“全国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示范区”的标杆定位,注重与环境功能区、城市建设、土地利用等规划衔接,深化园区生态建设、产业发展等规划,聚力打造新材料、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三大产业链条。三是注重“融合发展”。进一步编制旅游发展规划,划分功能区,同时,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。
责任编辑:王子祺
环球破碎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(点击查看)
